大寒迎年-情意綿綿
頤誠醫養,溫馨大寒,長者舒心,家屬放心。
大寒,大寒是我國二十四節氣最后一個節氣,過了大寒,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回。
人們常說“大寒年年有,不在三九在四九”,言外之意,大寒已非常冷。實際上,大寒僅與小寒相對,它們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,有的地區大寒溫度并不比小寒溫度低,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。“大寒為中者,上形于小寒,故謂之大……寒氣之逆極,故謂大寒。”(《授時通考·天時》引《三禮義宗》),這時寒潮南下頻繁,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,風大,低溫,地面積雪不化,呈現出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。
大寒時節,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℃至8℃,比小寒高出近1℃。
“小寒大寒,冷成一團”的諺語,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。
大寒的諺語:
大寒大寒,無風也寒。 大寒不寒,人馬不安。 小寒大寒,殺豬過年。 過了大寒,又是一年。
大寒已到,新春將至。中醫講究天、地、人三因制宜,其中一方面,就是要求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。
節氣飲食

喝雞湯
到了寒冬季節,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。
大寒已是農歷四九前后,傳統的一九一只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,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,或單燉、或添加參須、枸杞、黑木耳等合燉,寒冬里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。到了臘月,老南京還喜愛做羹食用,羹肴各地都有,做法也不一樣,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,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,而南京的羹則取南北風味之長,既不過于粘稠或清淡,又不過于咸鮮或甜淡。南京冬日喜歡食羹還有一個原因是取材容易,可繁可簡,可貴可賤,肉糜、豆腐、山藥、木耳、山芋、榨菜等等,都可以做成一盆熱乎乎的羹,配點香菜,撒點白胡椒粉,吃得渾身熱乎乎的。
尾牙祭
按我國的風俗,特別是在農村,每到大寒節,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,腌制年肴,準備年貨。
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,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。如尾牙祭、祭灶和除夕等,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。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,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。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“牙”的習俗。
所謂二月二為頭牙,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“牙”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。尾牙同“二月二”一樣有春餅(南方叫潤餅)吃,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,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。據說雞頭朝誰,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。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,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,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。
節令養生
大寒的養生保健
今天是24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“大寒”。
天文專家解釋,“大寒”時節降水稀少,常有寒潮、大風天氣,氣候比較干燥,是一年中氣候最冷時段。
這個寒冬時期有何保健注意事項呢?從節氣上來說,大寒正處于“四九”“五九”中,此時節寒潮南下頻繁,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出一種持續“晴冷”的態勢。從中醫觀點看,秋冬就得養陰收納陽氣,到了寒冬季,更得重視陽氣的收藏。
保健建議1:早睡晚起
所謂“養陰”,其實指的是陽氣收藏。
中醫認為,從秋天起就最好早睡早起,而到了寒冬,則應該早睡晚起。
此外,還得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的保暖,才能順應自然界陽氣收藏、潛藏的特點。
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秋冬陽氣收藏的規律會導致“傷肺”,冬天容易發生“痿厥”的疾病。比如秋冬季節慢性胃腸炎,肌肉萎縮、疼痛等疾病等容易發生;肺性疾病(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支氣管哮喘等),心腦血管疾病(高血壓、中風等)在秋冬也容易復發。因此,有以上這些病史的老年人在此節氣中尤其要注意保暖,早晚要少出門,避免感冒。早上應盡可能晚起,中午或下午可到戶外活動一個小時左右,外出時一定要加穿外套,最好戴上帽子、圍上圍巾。
保健建議2:溫補的最佳時節
初冬季節需吃柔潤的食物,如蜂蜜、銀耳、雪梨、甘蔗等,而到了現在這個寒冬季節,可以適當吃些牛、羊、雞、狗等溫性的肉類,也可以飲少許酒,活血通脈。如果內熱比較重,汗多舌苔厚,容易心煩失眠、口干目澀、咽干咽痛,則在烹飪這些食物時加點知母等苦寒的藥材,也可以配合吃豆腐、蘿卜等清潤的食物。
梅州頤誠醫養結合醫院養老中心將現代AI技術與養老保障模式有效結合,引入人工智能設備,開展健康管理、起居管理、膳食管理、睡眠監測、呼叫對講、安全照護、專家巡診、康復訓練等醫養結合服務,實現緊急救助、服務呼叫、行為分析、健康追蹤、大數據分析等功能,開創“小病不出門,中病可診療,大病有通道,無病可安養”的智慧型醫養結合新模式。
梅州頤誠醫結合醫院秉承“頤于心,誠于信”的宗旨,遵循國家“十三五”規劃及“健康中國2030”規劃綱要精神,推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,以醫療為保障,以養老為基礎,以科技為支撐,打造“梅江區中醫養生后花園”及“中醫睡眠調節中心”,為中老年人及亞健康人群提供方便、系統、智能、專業的醫養服務。